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
奋力谱写创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新篇章
——在太原理工大学第四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黄庆学
(2018年1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校委托,现在我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特邀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以来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两年,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双一流”为目标,加快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五大战略工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各项事业实现了新跨越。特别是去年9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申报的“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学科群”成功入选,学校正式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标志着我校朝着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过去的两年,学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
1.学科建设引领新发展。两年来,学校获批3个“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建设项目和3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2个学科分别入选“1331工程”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3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2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20%,位列全省第一;矿业工程等7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40%。同时,学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科布局,新的学科增长点加速形成,新增了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2.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两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多措并举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本科教学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固本强基,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先行试验区”的基础学院成立运行,在学生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考核等方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短短半年多时间,在转变学风、改进教风等方面效果显著,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为学校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二是狠抓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我校已有14个专业通过了认证,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为学校按照国际化标准培养一流人才,搭建了广阔平台。同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极大地带动了专业体系的层次提升,3个本科专业位居全国同专业排名前5%,获评5星专业;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新增了3个本科专业,主动停招11个专业,6个专业实施间隔招生。三是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省级项目80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4项、省级教改项目25项;产生“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名;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获批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认为,学校办学定位与国家社会需求一致,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有探索、有实践、有成效,创新创业教育有体系、有特色、有亮点,为国家特别是山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通过此次评估,我们也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两年来,伴随着研究生招生机制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行,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突出,获批研究生创新项目74项、省级研究生教改研究课题29项、联合培养基地项目20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篇,新增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6个。
继续教育积极探索与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进的发展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创优合作方式,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赢得了广泛好评;独立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各项管理,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渐趋完善,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形象。
3.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学校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不断攀升,2017年达到了123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两年来,发表SCI学术论文20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数量60余篇,被引频次持续增长;产生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1项、“十三五”装备预研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创下了历史新高。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学校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各2个,工程实验室1个,并与临汾、大同等20余个地市、大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我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4.人才队伍实现新跨越。学校3名教授申报两院院士并全部进入第二轮,最终1人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志着我校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引进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5名,全职引进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名、高层次人才6名,接收博士毕业生314名;获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新增“青年三晋学者”13名,入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名、青年拔尖人才2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5支团队成功入选首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
5.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新领域。两年来,学校留学生数量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已达到了426人,分别来自51个国家,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占到了学历生的46%;引进高端外国专家9名,外国博士后6名;与18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签署(续签)了合作协议;共计选拔200余名学生参加境外高校联合培养,累计派出教师340余人次前往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修和访问。同时,学校矢志坚持“实质性、高层次、持续性”的原则,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联合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研发,努力建设国际化的科技创新队伍,不断提升承载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积极进展,国际化理念加速形成。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
作为全省三所综改试点高校之一,学校确定了七大方面47项综合改革任务,实施两年来,坚持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发力,不断突破束缚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初见成效。探索成立基础学院等7项综合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等23项综合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其余17项正在酝酿和推进中,这多数是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下放办学自主权相关事宜。
1.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学校在加强“卓越工程师”、基础班、科教协同育人计划试点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又在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分别开设了工科试验班,进一步加大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2017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份的本科生录取中,有23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比前一年投档线平均提高10分以上,有的省份甚至超过当地一本线80多分;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两年来,共有34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通过推免留在我校继续深造,其中50名还以硕博连读的方式在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生源质量不断提升,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新突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成立了基础学院,“专业与通识相结合、基础与个性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有效加强,实现了“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不仅为学生二次(三次)选专业铺平了道路,而且建立了优化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倒逼机制。
3.学科建设机制更加完善。学校大力推行学科建设院长负责制,一体化推进学科学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实现行政工作与学科建设的同频共振;对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进行了重组调整,使学科聚类、学术实力和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出台了《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本科教学、服务能力等纳入学科内涵建设范畴;突出特色和能力提升,促进学科建设贴紧靠实山西转型发展,形成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强大合力。
4.绩效工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年来,学校着眼于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教学科研等紧密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扎实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历经几上几下、反复酝酿、深入讨论、不断完善,目前《实施方案》已经形成,即将落地实施,望大家认真审议,多提宝贵意见。
5.内部治理结构更加优化。为不断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快完善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学校扎实推进科研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招生就业、竞技运动管理、招投标等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进程,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同时撤销了科技处、招生与就业处,实现了相关职能的调整划转。
6.后勤改革全面展开。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后勤改革的形势,加快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2017年,校党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后勤改革的意见》,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节点,后勤服务正朝着社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加速前进。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过去两年,全校上下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坚持破顽疾、立规矩,摸家底、强管理,扎实推进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创新活动载体,加快服务型机关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为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强规范化管理。学校结合“三基”建设,进一步破除不合理的流程制度,确立新的规矩规程。两年来,先后出台和修订了80余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效整顿了工作秩序,规范了内部管理,促进了巡视整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2.从畅通渠道入手,健全民主化管理。两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通过抓党务校务公开健全规范民主监督,通过抓民主管理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确保预算管理科学民主;“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落到实处,首创“学生问政”新模式;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办学,持续开展“问计寻策、咨政启民”系列恳谈活动;决策充分听取意见建议,效果广泛接受评价评议;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干部选任全过程留痕,民主监督全方位推进,2017年,学校荣获“全国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3.从强化保障入手,推进精细化服务。两年来,学校先后完成了明向校区节能监控平台延伸建设和系统扩容升级,分步推进了各校区、家属区的水电计量表具安装改造,更新了供配电核心设备;饮食服务中心和公寓管理服务中心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后勤精细化管理达到了更高水平;迎西、虎峪校区物业管理引入专业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2017年,后勤运行经费比上年同期节约了800余万元。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两年来,学校投入1200余万元建立健全安防系统,基本实现了重点部位无盲点、全覆盖;投入300余万元对消防基础设施设备进行了检测维修,并配备了微型消防车和微型消防站,构建了“人人参与消防、人人重视消防”的长效机制。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和消防安全管理先进高校。
4.从开源节流入手,积极化解财务风险。两年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争取到地方债券资金4.55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新校区建设、5500万元用于置换现有银行贷款,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节约了利息支出;争取到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3500万元、省发改委新校区建设资金700万元、教育厅维修资金300万元。同时,学校通过规范招投标工作,有效节约了大量资金,其中最高单笔资金节约率高达55.91%。校办产业也积极坚持创新发展、提升效益,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学校发展努力开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从强化监督入手,做好内部审计工作。2017年,学校严格规范内部审计监督,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审计,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已完成新校区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造价审核41项,核减工程造价5300余万元,走在了新校区建设各高校的前列;还完成修缮等项目审计144 项,核减工程造价570余万元,为学校节省了宝贵建设资金。
(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民生,师生员工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1.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过去两年,学校持续推进新老校区工程建设和环境改善,完成了明向校区图书馆、校史馆、会堂、行政楼等装修的招投标工作,以及涧河河道治理和图书馆南侧中心广场铺装、绿化工程;完成了迎西、虎峪校区低矮老旧拆迁和校园绿化美化;同时,明向校区体育场馆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积极推进。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环境更优雅、景色更宜人、配套更齐全的美丽校园!
2.民生工程取得实效。过去两年,学校分别在新老校区设立了两个教工餐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教职工就餐问题;组织教职工开展了健康体检,加强了传染病与流行病控制等工作;组织452户教职工申报了晋中市公租房,解除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为切实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就业等难题,学校每年安排资金近亿元用于学生学业资助和创新创业教育,还打造了“免费餐”“五毛钱鸡蛋”“爱心家园”等品牌;采用BOT管理模式,完成了新老校区学生澡堂洗浴系统的改造;柏林校区保障住房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18年上半年交房。
两年来,学校党政始终把提升离退休工作质量和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扎实推进“两个待遇”落实工程和“身心健康”工程,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管党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
两年来,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三基”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活动和“两提一创”专项活动,不断拓宽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全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校落地生根,管党治党取得新成效。
1.第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学校发展的新蓝图。中国共产党太原理工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核准发布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在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强党建、深化综改和创新驱动上,为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指明了新的方向。
2.领导班子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强大的的改革优势和发展优势。
3.意识形态工作得到新巩固。两年来,学校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了各层面、各领域,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十九大后,我校在山西率先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动员和汇聚学术资源,打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传播平台和基地。
4.基层党建工作体现新特色。校党委启动实施了“党组织引领工程”“党支部工作创新计划”“党员党性锤炼工程”,强化基层党委政治核心和引领发展作用的发挥,提升党支部活力和凝聚力,引导党员提升党性修养;出台了《基层党委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目标和任务,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5.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学校被中央文明办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在文明创建征程上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集中展示出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所作出的坚实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生动彰显出全体理工大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具有太原理工不畏困难、敢于竞争特质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校男足喜夺CUFL全国总冠军,体育健儿在2017年全国大运会上捧回了校长杯。
6.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突破。校党委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落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被列入山西省重点马院;我校牵头的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育人协同中心获批立项建设;持续打造“清泽源”青马工程、“清泽心雨”思政网站等特色品牌,实现了思政工作“虚”功“实”做。
去年5月,省委骆惠宁书记莅临我校视察,专门听取了我校思政工作汇报,对我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发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去年7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调研我校时,也特别对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思路和行动表示高度赞赏。
7.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果。两年来,校党委坚持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方面持续发力,主动扛起主体责任,领导和支持纪委更好地开展工作。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构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实施“四级承诺”;理清工作思路,确立“六个定位”;实施纪委委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实施重点工作(项目)督察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分类处置问题线索,严肃查办案件,全校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两年,学校各项事业整体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除了上述几方面,我们在统战、武装、图书文献、期刊档案、校友工作、子弟教育等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时间关系,不能一一点到。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及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向为学校改革发展呕心沥血、打下良好基础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学校发展辛勤工作的广大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成绩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距离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要求、距离“双一流”高校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仍需着力强化,审核评估专家组指出,我校的办学经费投入、领导精力投入和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理念亟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山西转型发展的能力尚有较大差距,再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仍需加大力度。学校地处中西部省份,面临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和引进极其困难的双重压力,破解这一困局需要超常规的勇气和强有力的举措;对推进国际化认识不到位,推进速度过慢。还有,尽管我们千方百计开源节流,但我们的办学经费仍然紧张,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对于这些挑战和考验,全校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迎难而上、负重赶超,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
当然,我们既要在思想上重视问题和不足,但也不能减弱前进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还要看到学校百余年发展的深厚积淀,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宝贵机遇: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搭建了新的更高平台;“1331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学科建设上水平提供了新的动力;正在着力推进的校院二级管理,将为学校内涵式发展释放新的活力。
最近,省委、省政府将出台支持我省率先发展的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专门政策,在加大投入和下放办学自主权方面,将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这无疑会提振我们改革发展的信心,我们相信,太原理工大学必将立足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使命,铸就新辉煌!
三、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五大战略工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双一流”建设实践,早日将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2018年,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018年,学校要将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作为工作重点,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继续实施“双十工程”培育工作,力争再建设10个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基地和10个学生素质培育教育中心、5个辅导员工作室、3~5个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基地;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力争建成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育人协同中心;要继续开展好“聚焦学生心声、服务学生成长”面对面等活动,倾听学生心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三)以“1331工程”为抓手,推动“双一流”学科群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我省的“1331工程”,是承接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具体举措。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省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关键工作,其中就包括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我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申报口径“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学科群”,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我们要把“双一流”建设和“1331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扎实推进,围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急需,集中力量攻关破题,力争在煤炭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产出一批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
(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五大战略工程深入实施
1.学科攀升方面,2018年,要继续坚持筑起高原、树起高峰,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精心谋划一流学科发展。承担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的三个主干学科,要围绕四大标志性任务(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合理确定经费投向,确保产生重大标志性成果。要以2020年一流学科建设中期考核为节点,构建一流学科建设绩效年度评价与奖惩机制,对绩效考评较差的单位进行问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思路,促进学科内涵发展,深入研判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所有学科都要对标一流、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彰显特色,科学制定下一轮评估“进位升档”的任务书和时间表,并向全校公开,作为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学校将依据2018年学位点合格评估结果和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坚决取消一批师资力量薄弱、发展后劲匮乏、社会需求较小、整体水平不高的学位点,今年要至少取消2个学位点。同时,学校要创优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行政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和任务负责人的责任与权利,促进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2.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要继续重视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今年是审核评估整改年,我们要着力夯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推进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对照问题清单逐项落实,3月前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报告并上报教育部。上半年要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在政策、经费、资源配置和服务保障等方面,适度向本科教学倾斜。
我们要继续深化以固本强基为目标的本科教学改革,支持基础学院完善“专业与通识相结合、基础与个性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核心基础课程教师“教学效果优先”的质量评价机制,探索“专业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形成“先行先试”的改革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我们要持之以恒抓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争取教育部认证中心去年受理我校认证申请的7个专业都能顺利通过认证,并做好2019年认证申请的准备工作;实行专业动态调整,合理布局一批“新工科”专业,停招、间招或淘汰部分社会需求少、特色不突出、建设成效不明显的专业,今年本科专业要再压缩5个以上。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完成5门以上慕课建设;对各专业凝练的5~8门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培育;全英文及双语课程建设要达到100门以上;要积极争取教育教学项目与成果,2018年要争取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改项目10~15项,获省部级一等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国家教学实验示范平台、教学名师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我们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坚持成果导向,评选120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对项目的培育、监督和管理,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还要切实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支持力度。
二是要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2018年,要适度增加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继续推进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改革,力争接收优秀推免生数量再增加5%,达到210人;要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加大外教授课的时数和专业覆盖面;促进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有机结合,分层次资助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会议,派出留学研究生的数量要进一步增加。
三是要进一步办好继续教育和独立学院。继续教育要适时调整发展方向,维护好学校的品牌权益,在做好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同时,为山西脱贫攻坚、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现代科技学院要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高质量完成2018年招生工作;优化专业建设,认真研究就业市场变化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深度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向国内一流独立学院迈进。
3.科技创新方面,要坚持“三个面向”,结合山西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现实需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一是要狠抓大项目。2018年力争国家级重点项目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级项目总立项数突破150项,彰显国际化水平的国际合作项目持续增加,实施专职科研岗位聘任办法,完善进账经费与单位绩效挂钩的激励措施,力争实现国防科研项目经费500万元,横向科研项目进账经费1.5亿元,科研活动总经费翻一番。特别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要有新进展。二是要狠抓大团队。以一流学科群建设为统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和支持引进人才融入或组建科研团队,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我校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遴选5~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的种子团队,培育其向高水平团队迈进;三是要狠抓大平台。在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研究生培养等资源配置上向大平台倾斜,加强对科研平台负责人的考核管理,赋予大平台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争取省部共建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所突破。四是要狠抓大成果。主动对接企业行业,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省部级科技奖12项、高水平SCI学术论文1300篇,ESI高被引论文数量持续增长,授权发明专利450项; 同时还要力争山西省人文社科一等奖2~3项,积极发挥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智库)的辐射作用,为加快我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4.人才强校方面,今年,要继续坚持引育并举,切实加大杰出人才引进力度和校内优秀人才培育力度。重点围绕“双一流”学科群建设,引进具有竞争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力争引育杰青或长江学者1名,优青、青年长江学者、青年千人或青年拔尖人才3名;围绕学校学科整体建设,引进优秀学科方向带头人40名,引进海外优秀青年博士30名,国内优秀青年博士180名,力争年末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200名,博士化率达到64%。
从2018年起,学校将出台师资博士后制度,引进师资博士后30名,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规模;设置校内高层次人才特聘岗、专职科研岗等岗位;实施新进高层次人才合约管理,建立青年博士非升即转的人才流动机制;同时,学校将出台一系列校内高层次人才支持办法,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5.国际化方面,要以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为原则,着眼未来、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留学生招生规模继续维持在200人左右,并提高国家政府奖学金生比例;“双一流”建设学科研究生国际交流比例达到30%以上;鼓励支持教师进行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海外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在校工作外教数量要达到40人以上;申请并力争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积极准备启动“111”引智工程项目;国际化创新平台建设与国际合作项目要有新突破;国际化相关硬件设施(留学生与外专公寓)和软件环境(学校双语网页、本科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校园文化等)建设要有新提升;推进海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推进教学课程在国际上的互通、互认;加快制定二级学院国际化考核具体指标;“双一流”建设学科要在各方面率先发展,扎实高效推进学校国际化建设进程。
(五)稳中求进,大力推动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1.建立激励与淘汰机制。以成立基础学院为契机,快速推进激励与淘汰机制的建立,通过奖学金和优先二次选专业等激励方式,促学风建设;通过实行工作量奖励和末位淘汰制度,促教风建设;根据各类机构对学科、专业的排名情况,综合学校对专业的考核结果,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学科建设,这项改革举措也符合省政府最新的要求。
2.实施校院二级管理。要大力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出台《校院二级管理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有效激发办学活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3.完善科研管理机制。2018年,要启动科研编制,灵活聘用科研人员,健全灵活多样的科研组织模式。修订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和科研评价机制,提升交叉学科协同创新能力,将成果转化和科研经费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加快校园信息化进程。学校正在建设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将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特别是要实现报账PC端审批和办理、各类财务信息手机端实时查询,在省建行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一卡通”升级改造;同时,学校将在今年全面推行使用新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办事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5.增强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要在争取地方债券资金支持的同时,稳步推进地方债券资金置换银行贷款工作,力争将2017年底的11亿元贷款全部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有效缓解我校偿还贷款压力,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民生保障,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学校将继续加快明向校区图书馆、校史馆、会堂、行政楼等装修工程,确保按期交付使用,适时完成办学主体搬迁;完成新建校医院、学生公寓和体育中心立项,为早日开工积极创造条件。同时,要开工建设明向校区教师周转公寓,抓紧做好柏林校区保障住房的交房相关工作,加快迎西校区10号家属楼施工进度;稳步推进住房货币化分配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发挥综合治理优势,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努力为师生员工创造一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用制度巩固完善顶层决策机制、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提高班子科学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校党员。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全校党员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让四海英才齐聚到学校事业中来。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三大工程”,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活力。要通过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创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5.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持之以恒地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紧抓反腐倡廉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的保障。坚持以上率下,加强政治建设、纪律建设,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加大正风肃纪工作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以上七方面工作我重点谈了一下总体思路,其他工作学校也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时间关系,就不在这里具体要求了。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向着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太原理工大学建设发展的新篇章!